
成果名稱 |
主要完成人 |
獲獎級別及等級 |
獲獎時間 |
深化內涵,創新路徑,多方協同:機械工程領軍潛質人才培養“一五三”新模式 |
陳雪峰、盧秉恒、王永泉、段玉崗、李兵、徐莉莉、郭艷婕、李瑞萍 |
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 |
2018年 |
校企協同、創新引領,打造“兩交叉四融合”菁英班實踐育人新模式 |
徐忠鋒、管曉宏、王小華、陳立斌、段玉崗等 |
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 |
2018年 |
科學選拔、因材施教、敦篤育人——西安交大少年班32年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探索與實踐 |
朱世華、鄭慶華、楊森、宋紅霞、王娟、邱捷、訾艷陽等 |
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 |
2018年 |
工程鏈驅動的“領軍潛質”工程技術人才培養模式探索與實踐 |
陳雪峰、盧秉恒、王永泉、段玉崗、徐莉莉、郭艷婕、李瑞萍 |
校級教學成果獎特等獎 |
2017年 |
面向雙創人才的創新設計能力培養新模式 |
趙衛軍、奚延輝、桂亮、王晶、金悅 |
校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 |
2017年 |
瞄準三個面向科技戰略,實施拔尖人才分類培養 ——博士生創新能力培養實踐 |
陳花玲,趙萬華,李兵,盧秉恒,孫利平 |
中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學會教學成果獎(國家級) |
2016年 |
科教融合、校企協同,構建機械工程類創新人才培養實踐教學體系的探索與實踐 |
段玉崗、王永泉、訾艷陽、陳雪峰、陶唐飛 |
省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 |
2015年 |
立足改革、多措并舉,構建以質量為導向的研究生招生工作新機制 |
陳天寧、裴怡、南文海、史力鍵、羅婧 |
省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 |
2015年 |
機械工程類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實踐教學模式和教學平臺 |
段玉崗、王永泉、訾艷陽、陳雪峰、陶唐飛、徐莉莉 |
校級教學成果獎一等獎 |
2015年 |
面向智能制造需求的數控技術教學體系改革與實踐 |
梅雪松,陳花玲,徐學武,許睦旬,張小棟,張東升,董霞,張慶,劉吉軒,姜歌東 |
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 |
2014年 |
大學生自主實踐的“夢工廠”—工程坊的建設 |
程光旭、王晶、宋超英、何茂剛、張春梅、馮祖仁、昝鑫、朱世華、于德弘、王峰 |
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一等獎 |
2014年 |
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全方位多環節平臺的構建與實踐 |
趙升噸、陳雪峰、訾艷陽、何正嘉、徐莉莉、王朝暉、文永紅 |
陜西省 一等獎 |
2013年 |
基于學生測試技術綜合能力培養的教學改革與實踐 |
陳花玲、張小棟、徐光華、劉吉軒、張慶 |
陜西省二等獎 |
2013年 |
構建知識、能力與素質全面發展的卓越工程師培養平臺 |
趙升噸 陳雪峰 訾艷陽 何正嘉 徐莉莉 王朝暉 文永紅 劉吉軒 |
學校級一等獎 |
2013年 |
基于學生測試技術綜合能力培養的教學改革與實踐 |
陳花玲 張小棟 徐光華 劉吉軒 張 慶 張周鎖 景敏卿 張西寧 侯成剛 梁 霖 |
學校級一等獎 |
2013年 |
基于自主實踐---創新的智能儀器電路設計課程建設 |
畢宏彥 陶唐飛 梁 霖 劉 彈 徐光華 |
學校級二等獎 |
2013的 |
大學生自主實踐的“夢工廠” ——工程坊的建設與實踐 |
王晶等 |
陜西省 特等獎 |
2011年 |
以能力和素質培養為導向的數控技術課程 教學改革與實踐 |
梅雪松等 |
陜西省 一等獎 |
2011年 |
開放式數字教學資源共享模式探索、 平臺研究與應用實踐 |
于德弘等 |
國家級 二等獎 |
2009年 |
改革研究生培養機制 構建創新教育平臺 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 |
陳花玲等 |
國家級 二等獎 |
2009年 |
實施研究生創新教育 培養研究生創新能力 |
蘇文斌等 |
陜西省 二等獎 |
2009年 |
面向研究生的《實用科技英文寫作》課程建設 |
唐一平等 |
學校級 一等獎 |
2007年 |
從學習到實踐---“產品開發”課程與實踐 |
李滌塵等 |
學校級 二等獎 |
2007年 |
基于PBL的CAD/CAM軟件工程應用技能拓展 實踐性教學方法探索 |
江平宇等 |
學校級 二等獎 |
2007年 |
瞄準國際一流:創建名牌工業設計專業全新培養模式 |
李樂山 韓 琦 陳仲華 白文杰 蘇中秋 |
國家 二等獎 |
2005年 |
工程訓練體系的創建與實踐 |
王孫安 于德弘 任 華 郭詠虹 何茹肖 |
國家 二等獎 |
2005年 |
全面推進文化素質教育,努力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|
于德弘 張 陵 張思鋒 宮 輝 賈濯非 |
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 |
2005年 |
多校合作、面向西部,創建基于天地網的新型教育資源共享體系 |
申瑞民 鄭慶華 陳德人 王燕昌 劉慶慧 徐乃莊 于德弘 |
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一等獎 |
2005年 |
工程訓練體系的創建與實踐 |
王孫安 于德弘 任 華 郭詠虹 何茹肖 |
陜西省 特等獎 |
2005年 |
3D工程圖學教學內容與體系改革探索與實踐 |
續 丹 陳曉南 馮國明 陶唐飛 |
陜西省 二等獎 |
2005年 |
工程訓練中心的建設與改革 |
王孫安 任 華 郭詠虹 何茹肖 周 嶸 |
學校級 特等獎 |
2005年 |
機械基礎實驗教學內容、體系及管理體制 的改革與實踐 |
楊培林 陳曉南 金 悅 王洪亮 郭照慧 |
學校級 一等獎 |
2005年 |
3D機械設計教學內容與體系的探索與實踐 |
續 丹 陳曉南 馮國明 陶唐飛 |
學校級 一等獎 |
2005年 |
知識、思維、能力——制圖課程三層次教學新體系 的創建與實踐 |
鄭 鎂 羅愛玲 張四聰 許睦旬 楊美蓉 |
學校級 二等獎 |
2005年 |
新專業新思想:從農耕教育到培養快速反應部隊 |
李樂山 陳仲華 蘇中秋 白文杰 劉一波 |
學校級 特等獎 |
2003年 |
營造良好培養環境 激發博士生創新能力 |
陳花玲 王收閣 李秀菊 |
學校級 一等獎 |
2003年 |
CAB-3型智能教學動平衡機的研究與開發 |
蔡書平 王 晶 賈煥如 |
學校級 二等獎 |
2003年 |
CAD/CAM系列課程實驗室建設 |
江平宇 張英杰 曹 巖 張定紅 趙汝嘉 |
學校級 二等獎 |
2003年 |
機械原理課程中機構設計的軟件法教學與實踐 |
王 晶 趙衛軍 蔡書平 |
學校級 二等獎 |
2003年 |
機械類“測試技術”主干課程創優建設 |
張小棟 陳花玲 劉吉軒 |
學校級 二等獎 |
2003年 |
多媒體技術在制圖教學中的研究和應用 |
鄭 鎂 張四聰 羅愛玲 許睦旬 |
學校級 二等獎 |
2003年 |
地址:陜西省西安市咸寧西路28號 郵編:710049
版權所有:西安交通大學機械學院 站點維護: 數據與信息中心 陜ICP備06008037號